bevictor伟德官网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劉延東在慶祝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國家發展希望在教育,辦好教育希望在教師

―― 在慶祝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二○○九年九月九日)

劉延東

 

在第2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在全國人民喜迎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歡慶日子裡,我們隆重舉行慶祝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剛才,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與會代表并合影留念,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懷和厚愛,是對全國教育戰線全體同志的極大鼓勵和鞭策。借此機會,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在座各位并通過你們向全國1600萬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緻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并向60年來為祖國教育事業奉獻青春和汗水的所有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緻以崇高的敬意!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各類人才的培育者。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奉獻出滿腔熱忱和全部精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共和國成長的每一個曆史時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内地還是邊疆、高原還是海島,廣大教師始終堅守信念,矢志不渝,無怨無悔,用自己的勞動和創造培育着祖國的下一代。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産生了徐特立、吳玉章、成仿吾、馬寅初、蔣南翔、蘇步青、周培源、霍懋征等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湧現出斯霞、孟二冬、方永剛、譚千秋等一批楷模典範。廣大教師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深厚的學識造詣,以身作則,行為世範,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特别是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災區教師舍生忘死,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向世人展示了為人師表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全社會的廣泛贊譽和尊重。實踐證明,廣大教師是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無私奉獻的好隊伍。黨和國家信任你們,人民群衆敬重你們!你們的勞動和貢獻将永載共和國的史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曆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中國教育發展曆史的新篇章。60年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開基創業。黨和國家把教育事業擺在整個國家建設的重要位置,确立了人民教育的方針,實行教育向工農開門,創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為建國初期大規模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和領導骨幹。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确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把教育作為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問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恢複高考制度和大規模派遣留學生入手,全面恢複教育教學秩序,奏響了改革開放的先聲。在全國範圍内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工作法制化進程;進行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教育事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确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推進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學校德育體育,積極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呈現出新的氣象。

60年來,教育事業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我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規模、比較完備的教育體系,在校大中小學學生達到2.6億。在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實現了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進入了大衆化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繼續教育蓬勃展開。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現城鄉免費,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建立惠及2000多萬困難家庭和學生的獎助學金制度。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衆廣泛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全國文盲人口從解放初的80%下降到現在的4%以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30年前的4年多提升到現在的8.7年,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教育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這不僅在中國曆史上,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都寫下了光輝壯麗的篇章。在新中國教育事業艱辛探索和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教育工作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成為人類教育思想寶庫中的重要成果。

60年的經驗表明,教育事業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國家的每一次發展和跨越,都伴随着教育的發展和跨越。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教育的改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衆的需求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最強勁的動力。教育事業隻有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複興大業才能實現蓬勃發展,國家隻有大力發展教育才能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知識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教育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争力的核心因素。縱觀世界發展史,民族的興旺、國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任何國家的強盛,都是從率先發展教育開始的。可以說,教育立國、教育強國是國家跨越式發展經久不衰的成功之舉。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正處于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曆史征程中。強國必先強教。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正在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教育必須發揮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其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需求,從根本上講必須依靠教育。我國人均自然資源少,生态環境脆弱,産業在國際分工中仍處于低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更使一些長期制約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我們必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經濟社會發展盡快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靠科技,科技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隻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現代化的強國夢想才有穩固而堅實的支撐。去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台了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把加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措施,大幅度增加投入,發展教育事業,這不僅對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能夠為危機過後的繁榮積累人力資源,對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二是保障群衆享有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根本上講必須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衆對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需求日趨旺盛,他們不僅希望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且希望享有更高質量的良好教育。教育承載着人民群衆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億萬家庭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實現現代化需要一代代人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而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是時代賦予我國教育的神聖使命。教育戰線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自覺肩負起曆史的重任。

盡管我國教育發展取得了偉大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教育的現狀總體上還不适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更高要求,依然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與教育能夠提供的合格人才之間存在差距,二是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的期盼與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之間存在差距,三是農村、民族、邊遠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對教育事業的迫切要求與教育水平滞後之間存在差距,四是教育加快發展和提高質量的要求與教育體制機制活力不足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教育公平需要進一步落實,教育活力需要進一步增強,辦學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

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國家正在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将确定到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标、總體任務、政策原則和重大措施,對未來十幾年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作出總體規劃和全面部署。我們要抓住制定和落實《規劃綱要》的機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改革創新,建設覆蓋全民的公平教育、資源共享的優質教育、伴随一生的終身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通過艱苦探索和紮實的努力,把我國從教育大國建成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一定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黨和國家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重大方針。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要求對教育進行超前部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财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依法加大政府投入,廣泛動員全社會資源,使教育事業适度超前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

我們一定要把推進素質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題。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素質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環節。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質量意識,堅持育人為本,把學生成長成才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強調德育為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國情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以及社會責任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公民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注重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增強适應社會能力。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牢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勞動習慣,讓中小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鍛煉強健的體魄,生動活潑地學習和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一定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保障群衆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邊疆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采取特殊措施幫助民族地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發展水平。要重視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教育信息化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途徑,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要加大對困難學生的扶持力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讓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衆。

我們一定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今天教育事業的良好局面是改革開放的成果,解決當前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仍需要改革創新。要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找準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要推進教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培養造就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要推動辦學體制改革,形成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格局,拓寬教育資源供給渠道。為滿足群衆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我們要探索構建教育立交橋,形成各級各類教育有效銜接、相互貫通的機制。提升中國教育的水平,需要從世界各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中吸取營養,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内涵。

我們一定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使命。教育不僅要立足于培養各類人才,也要主動圍繞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在知識創新、科學發展、社會服務方面作出直接貢獻。特别是高等教育要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多出成果,成為孕育新知識、新文化和新技術的高地,成為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的前沿。要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推進産學研用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産業化,積極參與科學普及、技術推廣,服務企業、農村和社區,在建設技術創新體系中發揮生力軍作用;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開展決策咨詢和文化傳播,努力成為黨和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職業教育要着眼于提升國民就業和創業能力,更加積極主動地面向社會需求,發揮技能培養、職業培訓方面的獨特作用。要大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推進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同志們,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總體規模逐步擴大,結構得到改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教師的地位待遇逐步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逐步增強。廣大教師不僅是教育戰線的中堅力量,也成為現代化建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不僅深深影響了祖國的下一代,也在整個社會樹立了光輝的典範。當前我國的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裡,我提四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第一,愛崗敬業,做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踐行者。忠誠敬業是成為合格人民教師的第一要素。希望大家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培養堅定的職業操守,肩負起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獻給祖國的下一代,培養造就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學為人師,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教師要像一盞明燈,給學生以溫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希望廣大教師用真心、真情、真誠關愛學生,開啟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名師和高水平教師要始終站在教學一線,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要注重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激發潛能,鼓勵創造,寬容失敗。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難。希望廣大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學術造詣,形成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學術民主的胸懷,湧現出更多的教育大家和教學名師。

第三,開拓創新,做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者。創新是優秀教師最具時代特征的精神品格。希望廣大教師增強創新意識,把握教育規律,勇于探索,敢為人先。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堅持啟發式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形成更加濃厚的争先創新氛圍。隻有在教學科研一線的改革創新上有更大突破,整個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才能有實質性的推動。

第四,行為世範,做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優秀的教師是學生的表率、社會的榜樣,一代代名師就是人們心中的一座座道德豐碑。希望廣大教師承擔起教育者的社會責任,帶頭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引領社會風尚和時代進步潮流。要樹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學術道德,甘當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師表風範和人格修養帶動社會風氣的改善。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希望廣大教師做民族團結的傳播者、踐行者和捍衛者,積極促進民族團結思想進課堂、進頭腦,讓維護民族團結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業,全黨全社會都要更加關心支持教育事業;1600萬教師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财富,推進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必須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師。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衆對教育的期望和訴求。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共同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努力改善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要完善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維護教師合法權益。要特别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千方百計幫助農村教師排憂解難。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訓,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通過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激發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熱情。要大力表彰和宣傳長期從教、貢獻突出的教師,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國家發展希望在教育,辦好教育希望在教師。希望全國廣大教師增強榮譽感責任感,不負使命,不負重托。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紮實工作,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