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在校黨委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學院的精心安排下,8月21日,我校“思政課”教師由校黨委副書記李國榮教授率隊,赴享有“中國改革第一村”和“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美譽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參觀考察。
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改革從小崗村開始。“大包幹”精神說到底就是一股子“闖”勁。1978年12月的一天夜晚,村裡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按下了十八顆鮮紅的手印,在全國首創“大包幹”農業生産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一壯舉結束了小崗人缺衣少食的曆史,它的成功經驗使中國農村乃至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大包幹檔案館,參加考察的老師們詳細了解了當年“大包幹”醞釀、發生、發展的過程和小崗村三十年來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小崗村大包幹的這段曆史,曾經在書本上多次出現,并常常在“思政課”中提起,這次能親身來到“改革開放的發源”地,親眼目睹30年來鮮活的資料,讓在場的老師感覺更加直觀和真切。
在小崗村“大包幹”紀念館,老師們參加了特别籌備的座談會,小崗村黨委副書記向大家介紹了小崗村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規劃。當年按紅手印的18位“大包幹”的見證者之一、小崗村的村委會副主任關友江詳細講述了當年簽下“生死契約”前後的過程及“大包幹”的曆史。我校教師就新時期如何發揚“大包幹”精神、如何發展小崗村紅色旅遊等問題與小崗村人進行了交流。
此次考察,使大家親身感受了中國農村改革的艱辛曆程和小崗村改革開放前後的巨大變化;同農民的交流,更使大家感受到了中國農民的樸實、偉大和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增進了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等理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性的理解,極大的增強了大家的社會責任感,大家表示一定把“大包幹”精神帶回去,努力做好“思政課”的教學研究工作。
管文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