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7 |
記者:馮麗妃 來源于:《中國科學報》 第11版 學人 發表時間:2014-06-27
不隻是在國内,汪壽陽與其團隊在彙率短期預報、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預測等很多領域的研究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認識汪壽陽是在兩年前。不過,坐下來正兒八經地采訪,這是第三次。印象中,每一次見面他都格外忙,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工作或者指導學生。 在當今國内外管理科學和經濟分析領域,提起汪壽陽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還擔任國際知識與系統科學學會會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等多個國内外重要學術組織的領導人以及國内外多種學術期刊的主編和領域主編。 “國家傑青對我本人、我的團隊、我們的一些學科方向的成長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談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聊起那些年做“傑青”的事兒,汪壽陽心懷感恩。
從理論創新到應用拓展
“獲得‘傑青’支持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汪壽陽攤開雙手告訴記者,爽朗的笑聲顯露出他個性中爽直的一面。 汪壽陽在2001年獲得“傑青”支持。 如果不是因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了一段時間,他評“傑青”的時間也許會提前。 1996年,汪壽陽在中科院“百人計劃”資助下回國,随後便被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擔任管理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在此期間,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群體項目設立、非共識項目評審以及基金項目成果後評估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 由于對科研工作的眷戀,2000年他重歸中科院工作,随後重新獲得“百人計劃”的支持并得到了國家“傑青”資助,繼續進行決策分析、供應鍊管理、金融管理、經濟預警和預測方法等領域的創新研究。 對汪壽陽來說,創新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他看來,打通創新産業鍊,打破科研與經濟發展“兩張皮”的問題,就要從重大實際問題出發,尋找潛在的科研靶點。 或許,他的行動就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诠釋。以“傑青”項目為例,彼時他所負責的項目名稱是“不确定性決策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從标題就可以看出這項研究不隻是某一環節的創新,而是一個兼具理論、方法以及應用的創新鍊條。 面對創新路上的各種挑戰,汪壽陽與他帶領的團隊迎難而上,實現了從理論到應用研究的系列創新。在理論創新方面,汪壽陽及其團隊在供應鍊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管理、經濟預測等領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理論以及新方法和新技術,其中一些理論和方法已經被國際同行用于解決他們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管理問題,獲得高度評價。 以移動通訊網絡為例,過去對移動通訊網絡評價主要還是沿用以往固話通訊網絡的性能指标,但對移動通訊網絡的風險管理問題鮮有研究,汪壽陽的團隊與日本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移動通信網絡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 在研究方法論上同樣如是。為了有效地研究解決經濟社會系統問題,錢學森先生提出要把定性定量相互結合、通過綜合集成的方法來開展。但是如何把兩者有效地相結合,國際上有一些探讨,但很成功的方法還沒有真正形成。 經過長期研究,2003年汪壽陽提出TEI@ I方法論。 2008年3月,美國高盛預測原油價格将超過200美元/桶。同期,汪壽陽領導的中國科學院預測中心也發布了一個預測報告,預測到年底原油價格将回落到80美元/桶以下。而當年底原油價格跌到了40美元/桶以下。預測中心之所以在許多經濟指标的預測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主要采用的就是TEI@I研究方法論。
從一項支持到一個團隊
“創新是個‘五味瓶’。困難時的憂愁、郁悶,成功時的喜悅、快樂,在這裡都可以品嘗到。”回想當初,汪壽陽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有一個關于股票價格研究的案例。一直以來,由于缺少好的研究方法,學術界和金融業界都隻是通過股票的收盤價來研究,而不是依據更具參考價值的最高價或最低價或均價來研究證券市場的波動等規律。 在“傑青”項目實施過程中,汪壽陽的一個抱負就是建立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來解決這個問題。從2004年開始,他帶領他的學生與國際著名計量經濟學家洪永淼教授合作來開創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區間計量經濟學。他們先後花費了5年多的時間,才發表出了第一篇文章。 “如果新理論和相應的方法體系建立起來了,研究經濟系統和金融系統的功能就會強大很多!”汪壽陽這樣想。而支撐他的信念就是:如果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做出點東西來! 如今看來,他們已初步獲得了成功。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和方法不僅可以用于金融市場的分析,還可以在就業率預測、經濟增長、人口問題等很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開辟了計量經濟學的一個新的重要方向,已經引起了不少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與此同時,在“傑青”項目的支持下中,汪壽陽的創新研究同時輻射到一批人。他們中有人來自國外著名大學,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陳方若、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趙修利、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宋京生等,這批著名學者也先後受到了“傑青”B類的支持;有人來自國内重點高校,如四川大學教授徐玖平、湖南大學教授馬超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順明等,他們後來也先後獲得了“傑青”支持;有人則是參與項目的同事或學生,如楊曉光、鄒國華、周勇、李仲飛、餘樂安等人,他們後來也都獲得了“傑青”支持。該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項目的支持。
從榮譽稱号到創新責任 如今,依托中科院預測中心,汪壽陽所帶領的科研團隊不僅在預測科學、經濟分析、管理科學及政策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而且在支持中央和政府高層決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每年提交的政策研究報告高達三四十篇,其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領導人、政府決策部門、國際學術界和經濟金融界的重視與高度好評。 不隻是在國内,汪壽陽與其團隊在彙率短期預報、大宗商品格波動預測等很多領域的研究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他本人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被西方頂級的研究機構和大學用于解決他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傑青’不隻是項目經費支持,更多的是一種榮譽,是一個新的發展平台。”汪壽陽說。一路走來,他十分感謝“傑青”的支持和培養。 他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傑青”已經成為中國學術界的一個項目品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然而,目前國内學術界實質性的合作比較松散,他希望“傑青”獲得者可以站在國家的層面,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加強交流合作,以更加遠大的目标推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 同時,他表示,“傑青”獲得者大都取得了一批得到國内外同行認可與好評的工作,在科研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他建議未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可以适當增加相關交流活動,請“傑青”們給年輕的研究人員們和研究生們“傳經布道”,推動整個社會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樹立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理念。 “未來,希望國家‘傑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中國和中國科學的未來發展培養出更加傑出的人才!”汪壽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