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上下全面部署、堅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特殊時期,經管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要求和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部署,全院教職工精心準備,密切配合,線上教學工作有序推進。經過開學第一周的線上教學運行階段,教師和學生在線上的教與學越來越熟練,配合越來越默契,因網絡擁堵等問題導緻的預案切換時間也越來越短。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院在線教學的“質量工程”建設,經管學院各個專業的教師們各展神通。通過總結線上教學以來遇到的問題和經驗,老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或特長優勢,穩重求變,勇于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将“以教為主”逐漸變為“以學為主”,師生同舟共濟,共克線上教學難關,努力做到“金課”門門有,學生人人“優”。
一、積極組織互幫助,風雨同舟共進步
在線上教學的初期階段,考慮到一些教師對線上教學模式及操作方法還不是非常熟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突發問題可能會手忙腳亂、不能馬上解決,學院裡部分對IT技術比較了解的老師們運用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幫助存在困惑和疑難同事快速了解和掌握線上平台和線上教學的一些實用小技巧,從而提升線上教學的建設質量,保證線上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更有質量的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張科偉老師、王鑫印老師
老師們自發成立了線上教學技術交流群,有針對性地幫助部分教師解答線上教學技術問題,使得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内掌握全新教學技術并立即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同時,也主動聽取和收集教師們在使用線上教學技術時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如在使用智慧樹直播模式與學生溝通時,不能聽到學生的聲音導緻信息傳遞不夠效率等問題,及時反饋給平台的相關技術人員以完善相關功能,确保在線上教學時師生能有更好的體驗。
張科偉老師在為老師們答疑解惑
為了能夠詳細地了解老師們遇到的“攔路虎”,從而更好地幫助其他任課教師,張科偉老師不僅在交流群中積極解答老師們的困惑,私下更是通過微信、電話、遠程操作等方式,點對點地為老師們答疑解惑,提供IT領域的技術支持和幫助,經常被接受幫扶的老師點贊。
“熟手”老師利用騰訊會議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老師苦于不能快速找到提升教學質量辦法。于是,學院裡“熟手”教師們就主動擔任起“線上教學經驗技術顧問”,通過騰訊會議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和自己教學方式的出彩之處,并将自己總結出的線上平台實用功能、線上常用提升教學質量的小方法和小技巧進行實地演練操作,确保每位教師能夠有更直觀地感受,并不斷進步,在線上教學“疫”線順利前行。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滕敏敏老師
滕敏敏老師既精心地準備着自己的線上課程,也在認真履行着專業負責人的職責。她對本專業的教師提供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的質量進行嚴格審核。同時,對于迷茫的老師,滕老師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對他們在中後期線上教學方式的選擇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上手速度快的老師,可以嘗試自己利用多功能軟件制作精美視頻,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上手速度慢的老師盡可能地選擇一鍵式的“傻瓜版”錄屏、錄像模式,将重要知識點進行突出,并輔以課後直播答疑,保證教學質量。另外,對于第一次接觸到線上教學而慌亂畏懼、束手束腳的老師們,滕老師對他們進行鼓勵安慰,并主動分享自己的簡化版經驗。
督導—韓桂琴老師、程創老師、劉貴生老師(工商管理專業)
劉貴生老師和程創老師一方面承擔着本科課程的教學工作任務。對此,他們在準備期主動了解線上平台的運行模式,積極認真地備戰線上課程教學。正式運行之後,主動觀摩學習其他老師優秀的線上授課方法,将其與自己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相結合,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線上授課方式和課程資源,确保課程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他們與韓桂琴老師一起認真履行着自己的督查職責,并及時在微信群和督導情況反饋表中向學院和學校反映老師們遇到的困難,希望予以解決,保證線上教學順利平穩地運行。
二、遠程指導多交流,保駕護航築“天空”
線上教學對于同學們同樣是一種挑戰。不同于線下課堂,線上課堂存在着缺乏面對面的交流、課堂氛圍不強,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情緒、學習進程等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影響着老師們的教學質量。經管學院的教師們紛紛發揮自己專業課程的教學特色或自己的特長,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在思想上和實際學習中,為同學們保駕護航。
工程管理專業—孫建梅老師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田萃老師
老師們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為基本點,找準切入點,更新和豐富教學的相關内容,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塑造正确的價值觀,将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專業過硬的新時代好青年。
為了鼓勵和幫助在新冠疫情災區的同學們積極振作,孫建梅老師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典型的工程管理活動融入線上課堂,引導同學們正确面對疫情,培養學生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針對有些同學反映理論課過于枯燥的情況,田萃老師通過将疫情相關的時政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培養同學們将理論知識與具體現實相結合進行應用的能力,也引起了同學們想要深入挖掘了解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孫波老師
孫老師進行線上問卷調查
有部分同學反映自己不能做好線上學習的時間規劃,并且對于每堂課的内容容量每位同學都有不一樣的看法。針對以上問題,孫波老師根據自己所授專業課程特點,将課程的學習拆分成具體的時間段,并發布在課程的PPT資料中,幫助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把握自己的課程學習時間。同時,孫老師在課程結束後在平台上設置相關的問卷調查。根據同學們學情的反饋,孫老師及時調整下次課的教學重點内容,以滿足絕大部分同學的學習需求。
工程管理—劉櫻老師
學院教師尊重學生、尊重實際。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同學們根據自己線上學習的實際狀況,對課程的考核方案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為了保證最終考核成績的公平性,劉櫻老師在課程平台上采取問卷調查和設置讨論問題的形式,就過程化考核這一模式收集同學們的意見,并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及自己的經驗,确定最終的考核比例構成。這樣的做法,既完善了考核方案,更能夠多方面地鼓勵學生主動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張科偉老師的課堂資源
對于如何提高課堂的自主學習氛圍和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達成将“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目标的問題,張科偉老師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提前制作并發布若幹重要知識點的視頻,并将課程重要知識點利用軟件制作成動畫視頻的模式,使得教學内容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實驗課上,張老師指導學生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台進行實驗操作,針對錯誤較多的問題在QQ課堂進行逐個分析,各個擊破,确保同學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内了解和改善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工程管理專業—楊太華老師 工商管理專業—司軍豔老師
為了防止學生線上自學課程資源時,對掌握重要知識點有失偏頗,同時也為了向學生傳授“最新鮮”的專業知識理論,楊太華老師和司軍豔老師充分發揮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有的職業素養,紛紛利用平台直播模式和騰訊會議,對課程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和資料擴充,并在講解過程中回答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确保同學們在學習後不留“知識死角”。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冷亞軍老師、王穎老師
冷老師和王老師的實驗指導步驟說明書
針對如何将線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實驗部分搬入“雲端”并保證同學們可以準确理解相關的實驗教學信息,冷亞軍老師和王穎老師發揮專業優勢,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他們在課件中反映每堂課程學習重點的同時,提前對教學計劃内的實驗進行彙編,并利用專業軟件進行實驗建模,制作好實驗指導步驟說明書,并将這些及時上傳,并指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優化并撰寫實驗報告書,确保教學計劃按時按質地完成。
經濟學—劉施揚老師
劉施揚老師所授的《績效管理》課程是實踐操作性較強、較有難度的課程,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并有一定的創新思維。由于課程難度和對線上教學方式的不适應,部分同學在課程運行時表現出了懶怠、消極的學習情況。因此劉老師加強了課程的學情管理,幫助同學們适應新型教學模式和及時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态:他在每一次的備課中,加強知識點歸納,針對課程的知識研磨課後習題。通過課後習題訓練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知識掌握。為督促學生線上認真學習,他要求學生每一次都要認真記錄筆記,并将其作為作業拍照上傳智慧樹平台,發給老師進行批閱,幫助每位同學查缺補漏,并告知同學們學習筆記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重要評價标準。
老師們為學生答疑解惑
針對同學們在課前、課中、課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老師們在課程群裡時刻準備着,主動溝通詢問,分享自己相關的資料資源,并嘗試和采用各種迅捷的方式(如QQ直播共享屏幕和遠程桌面操控等),為同學們遠程進行詳細的學習引導和步驟指導。這種做法解決了同學們擔心線上自學無人請教、問題隻能堆積如山的後顧之憂。更有同學表示,這種線上的答疑效果比線下更好。因為有時在面對老師時,部分同學會因緊張情緒導緻問題詞不達意。在日後進行知識回顧時,線上的答疑記錄也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材料。學生們學習和提問的熱情感染着教師們,教師們認真敬業的精神也感染着學生們,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小結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國高校都普遍執行了延長假期政策。“停課不停學”已經成為“宅家學生族”假期生活主流方式。為了不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旅程,經管學院的師生們利用網絡平台和各種新媒體技術搭起了知識的課堂,開始了一次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線上教學。此次線上課程教學改變的是教學的方式方法——由線下面授變成了線上教學,但不變的是老師們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初心和同學們潛心學習、孳孳不倦的熱情。
經管學院 唐景備 供稿